冷丁网 > 生活 > 正文

​杨令公究竟有多少儿女(杨令公酒52度多少钱)

2023-10-30 00:58 来源:冷丁网 点击:

杨令公究竟有多少儿女(杨令公酒52度多少钱)

杨令公究竟有多少儿女,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杨家将的后人却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杨家将将的英雄事迹,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还被拍成了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那么,杨家将究竟有多厉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杨家家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在宋朝时期,杨家就是一支赫赫有名的军队。

从杨业到老令公、从潘美到潘仁美,谁是谁非天在上头

文/老张在路上

01

去开封旅游,龙亭公园是必去的景点。龙亭公园的主干道两侧,有两个湖泊,东面为潘家湖,西面为杨家湖。潘杨二湖水面自然宽阔,湖岸弯曲,湖岸桃红柳绿,玉桥飞架,湖光涟涎,景色非常优美,是开封最著名的历史湖泊。

潘杨二湖有水道相通,但东湖水浑浊,西湖水清辙,据民间传说,这是因为东湖原是北宋太师潘仁美的住宅,而潘是宋朝奸佞,谗言误国,故而潘湖水浊;西湖原是宋朝名将杨老令公住宅,而杨家满门忠良,赤胆保国,故而杨湖水清。

北宋时期名将杨业故宅在今城西北角处。杨业战死后,其子六郎杨延昭奏请皇帝,将其旧宅改为家庙以祭祀其父。宋太宗嘉其孝意,赐名为孝严寺。明朝河水淹城,城西北处成一湖泊,因临杨家旧宅,故名为杨六郎宅水泊,今杨家湖乃是杨六郎宅水泊最东之一部分。

(龙亭杨湖)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开封被黄河水淹没,原明周王府一带成为一个很大的湖泊。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此建万寿宫(即今龙亭),万寿宫前修建一南北弛道,将湖水分开,西叫杨家湖。因为历史上的潘、杨两家住宅相对,所以东面湖就叫潘家湖。

杨家湖居于城西北,地处偏僻,居民稀少,所以湖水较少污染,水质洁净,清澈见底。潘家湖则周围居民较多,加上湖周有一些制作皮货的手工熟皮小作坊,因而湖水污染严重,浮游生物较多,湖水阴暗浑浊。湖水的浊清本是自然形成,但在开封百姓的眼里,却成了忠奸分明的象征,并为此产生了杨湖清而潘湖浊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龙亭潘湖)

02

杨家将故事,从宋代时就开始在民间流传,明代嘉靖年间熊大木广泛搜集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杨家将剧目,以此为基础写成英雄传奇小说《北宋志传》。

《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作品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呼延赞出世写起,到杨业归宋,杨宗保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夏为止。

老将杨业,身经百战,威震四方,号称“杨无敌”,后因潘仁美的陷害,在陈家谷战役中身陷重围,在潘不发救兵,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头撞李陵碑壮烈而死。杨业之妻佘太君闻此怒闯金殿,告潘仁美的御状,但潘仁美位居丞相位高权重,只被象征性的处罚一下,佘太君愤而辞朝。少年英雄杨宗保十四岁就执掌帅印,他不但能上阵与敌刀枪相搏,而且还能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杨家佘太君、杨六郎、柴郡主等也能以抗战大局为重,忠心耿耿。以佘太君为首的一班杨门女将,个个都是征战沙场的巾帼英雄。

后来的影视、评书、戏曲、连环画等杨家将故事,多根据《杨家将演义》所改编而成,又有所发展演绎:杨业,又名杨令公,擅使大关刀,故有金刀杨业的美誉。总共有七个儿子,大郎杨延平、二郎杨延定、三郎杨延安、四郎杨延辉、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

金沙滩一役,大郎样子与宋太宗赵匡义相像,杨业命大郎扮成宋太宗,赴约双龙会与天庆王谈判。在金沙滩中对峙,但被天庆王看破,便号令开战。杨业分三路迎战,左路为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率领,中路由自己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领,右路则是四郎延辉、五郎延德率领。各路杨家军奋战杀敌,辽兵急剧增加,杨家军各三路都被冲散,首尾不能相顾。

杨业与耶律奚交锋时中了埋伏,耶律奚守着斜谷口,箭矢之下不能出斜谷口。此时,六郎延昭认为辽兵剧增不能挡,便派七郎延嗣冲出重围,找主帅潘仁美搬救兵求援。杨业且战且退到午时,最后退到两狼山,手下只剩百余人。杨令公此时盼兵不到,望子不归。辽兵再次进攻,最后全军覆没。杨令公不想被俘受辱,撞死在李陵墓前。

有了这一系列的各类艺术形式的口耳相传,杨家将故事深入人心,潘仁美从此定在了耻辱柱上,成了历代奸臣的代表人物之一。

(佘太君剧照)

03

杨家将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在正史中,杨家将祖孙三代都有记载。潘仁美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不过他的真名叫潘美,而且,他并不是让杨老令公撞碑而死的罪魁祸首。

杨老令公杨继业真名叫杨业,是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杨业从小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经对随从说:“我将来当将军带兵,也要像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成年后辅佐后汉皇帝刘崇,为保卫指挥使,因为骁勇善战出名。经多次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每次都能取胜,国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杨无敌”。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刘继元投降以后,宋太宗派使者召见杨业,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平定北汉回朝后,宋太宗先是任命杨业为郑州刺史。因为杨业对边境的战事很有经验,又改任他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后因军功,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依然兼任代州的职务。

潘美,字仲询,大名府人。潘美在宋代开国名臣中是老资历,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任柴荣的侍从官。到柴荣即帝位,建立后周,潘美为供奉官。高平之战,潘美因为战功迁为西上阁门副使。后出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监军,改任引进使。

潘美和赵匡胤关系也很好,同在柴荣殿下称臣。陈桥兵变时,赵匡胤让潘美先去见执政大臣,谕旨于中外。也就是让他提前宣传此事,做好说服工作。

《宋史》:“先是,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此后,潘美在赵匡胤指挥下,攻南汉、平南唐、征北汉;赵匡胤死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任命将领征伐太原,潘美任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潘美部署诸将进讨,平定北汉。接着征伐范阳,任潘美为知幽州行府事。

到班师的时候,赵光义任命他兼任三交都部署,留下来驻守保卫北部边境。在三交西北方三百里,有个地方叫固军,地势险阻,是北边的咽喉之地。潘美秘密袭击并占领这个地方,贮积粮食驻扎兵马坚守,从此以后北边得以安定下来。

从公元938年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后,收复北方失地,成为历代中原政权的首要任务之一。

周世宗柴荣做好了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一切准备,却英年早逝、功败垂成。960年宋朝开国之后,面对辽朝(契丹)铁骑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至的威胁,宋太祖赵匡胤不忘收复燕云,开宝九年(976年)八月,赵匡胤决定再次北伐,先平定北汉割据政权。哪知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

继任的赵光义同样心念北方,想着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太平兴国四年五月(979年),宋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

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精骑增援。赵光义督诸路军攻击,两军战于高梁河,宋军大败,死者万余人,连夜南退,溃不成军。赵光义也中箭受伤,慌忙之中找了一辆驴车南逃。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乘辽朝新君初立之机,又一次派三路大军北伐契丹。山前(太行山东)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中路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率军出雄州,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孤。山后(太行山西)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师,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潘美统帅的这路大军,朝廷又派了王侁、刘文裕为护军(相当于监军),共同指挥。

最初,三路大军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失地。但随着米信部新城会战失利及曹彬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宋太宗急令宋军三路大军撤退。

04

战争开始时,潘美、杨业率兵攻下燕云十六州的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

各路军马撤回,潘美、杨业等人回到代州。不久,朝廷下诏把这四个州的百姓迁徙到内地,命令潘美等人带领部下的军队保护百姓。当

时契丹十多万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兵力、士气很旺盛,不能和他们交战。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只需带领部队从大石路出发,先派人秘密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军离开代州的那天,命令云州的部队先出发。我的部队驻扎在应州,契丹人必然来抵抗,就下令让朔州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那么三州的百姓,就能够万无一失了。

王侁却不同意杨业的建议,他说:“带领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刘文裕也赞成王侁。杨业说:“不行,这样一定会失败。”

王侁,字秘权,东平人。其父王朴,官至后周枢密使。王朴死后,柴荣以王侁为东头供奉官。历官蔚州刺史,云、应州兵马都监。

《宋史》记载:“侁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

王侁是这样“以语激杨业”的,他说:“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

王侁这句话是有所指的,而且非常恶毒。因为杨业是北汉投降过来的大将,在北汉时受到北汉皇帝刘崇的宠信,号称“无敌”。现在王侁这样说,是摆明了不信任和蔑视杨业。

杨业说:“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功。现在您责怪我为何不死,我应当在大家前面。”

临行前,杨对潘美流泪对潘美说了一番心腑话,《宋史》是这样记载的: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

杨业指着陈家谷口说:“各路军马在这里摆开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步兵夹击敌人来救援,不然我们都会被敌人所杀。”

杨业带兵走后,潘美和王侁率领部下的兵马在谷口布阵。从寅时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以为辽军被打败撤走,都打算争功,立即率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控制,于是沿着交河向西南行军二十里。不久探子来报,杨业战败,王侁领兵先撤,潘美没有制止,也随后带兵后退而去。

杨业奋力交战,败退到谷口。一看没有人,就继续率领部下士兵奋力作战,身上受了十多处伤,士兵都快死光了,杨业依然亲手杀了数百名辽军。他的战马受了重伤不能前进,杨业被契丹人擒住,儿子杨延玉也战死了。杨业叹息说:“陛下待我很丰厚,我期望征讨敌人保卫边境来报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胁迫,导致军队被打败,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05

从以上史书记载的杨业故事可以得知,杨业的死,应负最主要责任的是监军王侁。正是因为王侁的瞎指挥、轻敌妄动,羞辱同僚、刺激大将,才导致杨业深陷敌军重围而致死地。

对于潘美来说,不能说他一点责任没有。潘美本身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应该知道孤军深入的后果,而且朝廷交给的任务是带领百姓南归,并没有要求与强敌争战。而潘美身为一方统帅,未能有力制止王侁的瞎指挥,实要负次要责任。

杨业之妻折太君(小说的佘太君),上书宋太宗赵光义,陈述丈夫杨业命殒沙场的原因。宋太宗追究责任,三人共同责任为:“败约,援兵不前。”王侁、刘文裕战前“堕挠军谋,窘辱将领。”“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潘美则被削秩三级,责授为检校太保。

赵光义下诏说:“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举徽典,以旌遗忠。魂而有灵,知我深意。”

王侁的结局:“会赦,移均州团练副使。淳化五年召还,道病,至京师卒。”

刘文裕结局:“岁余,上知业之陷由王侁,召文裕还。俄起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领端州团练使,……逾月,文裕迁容州观察使,出为镇州兵马部署。端拱元年,卒于屯所,年四十五。”

潘美结局:“雍熙四年,任检校太师。任真定知府,不久,改任都部署、并州通判。加官同平章事,数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武惠。咸平二年(999年),配置于宋太宗庙附祀。”

(赵光义)

看来,朝廷也是把王侁当成了第一责任人。潘美虽然从头开始要负次要责任,但身为主帅,听任监军瞎指挥而不管不问,放任副帅战死沙场,又因为是宋太祖和宋太宗的老跟班,还是宋太宗的儿女亲家,所以一年后就又提升了官职。

这是赵光义公然对潘美的偏袒,这样的处理明显是不公正的。

老百姓自然没有放过潘美,哪怕皇帝偏袒你,老百姓的口碑才是最主要的。众口相传中,潘美就成了潘仁美,成了阴险无耻的迫害杨老令公和杨家将一门忠烈的罪魁祸首,没有之一。

(萧太后剧照)

根据真实历史记载,杨业妻子折氏 ,是为小说佘老太君原型。杨业儿子,除二子随他而战死外,朝廷封杨业的长子供奉官杨延朗(后改名杨延昭,即杨六郎原型)担任崇仪副使,三子殿直杨延浦、四子杨延训同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同时担任殿直。杨门其他女将,则是后代的创作虚构人物了。

杨业死后,萧太后下令在契丹人进入宋境的重要出口——古北口,为杨业建祠立庙,塑像供奉,此即为“杨无敌庙”.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路过古北口杨无敌庙,作七律一首。诗中用晋梁王司马彤逼大将周处与强敌作战典故,为潘美、王侁逼杨业赴死鸣不平。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大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教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