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2023-10-12 07:57 来源:冷丁网 点击: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做为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平津战役更多的是攻心之战。

这一战,前半部分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后半部分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指挥的。

此战结束后,长江以北基本都回到了人民手上。

更重要的是,共和国的首都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今天会用通俗易懂的图文,给大家介绍一下平津战役的进程。

-- 平津战役的三个阶段 --

平津战役,是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之后发动的。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进行了2个月。

平津战役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其实都是主要围绕傅作义展开的。

第一个阶段是留住傅作义,不能让他撤走。

第二个阶段是攻占新保安、天津,给傅作义巨大的压力。

第三个阶段是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率部起义。

下图是平津战役的简单示意图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接下来,图文解说一下这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留住傅作义 --

平津战役主要的对手是傅作义。

说起傅作义,他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

但是傅作义的军事水平在国民党的一众将领中是名列前茅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地区多次被他击败。

因为军事水平高,蒋介石任命他做华北“剿总”司令,把自己的嫡系部队也交给他指挥。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蒋介石考虑放弃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地。要傅作义率部南撤,以确保长江防线,或加强淮海战场。

傅作义自己是非常不愿意南撤的。

他在华北,是华北王。一旦南撤,就很可能被蒋介石架空。

傅作义口才不错,他在面见蒋介石的时候,居然说动了蒋介石,暂时不放弃北平和天津。

他的理由也非常充分。主要如下。

(1)放弃平津,政治影响太坏。

(2)东北野战军刚刚打完辽沈战役,需要休整,三个月内不会入关。

(3)他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训练出几十万军队,和林彪有一战之力。

这理由听上去很在理,于是蒋介石就同意了。

虽说不用南撤了,但是傅作义还是做了撤退的准备。他在华北摆下了一个一字长蛇阵。(如下图所示)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傅作义手上有4个兵团,共50多万人。

他把自己的嫡系部队(17个师)摆在北平以西,蒋系部队(25个师)摆在北平以东。

万一战局不利,他的嫡系部队可以向西撤退,退回绥远老家。蒋系部队可以从天津塘沽乘船南撤,这样对蒋介石也有交代。

这个一字长蛇阵,方便蒋、傅两系军队各奔东西。

但是,傅作义却低估了我们连续作战的决心。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之后不久,毛主席就准备派林彪率领四野的大军入关,解决华北问题。

半个月后,1948年11月18日,中央命令东北野战军主力立即结束休整,迅速入关,在华北军区主力协同下提前发起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发,隐蔽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地区开进。

东北野战军入关的大军堪称阵容豪华。足足83万人。

无论人数、士气、轻重火力还是弹药补给,此时的东北野战军都是令关内国军感到十分恐怖的军事力量。

在东北野战军入关完成战略部署之前,必须要想办法留住傅作义,绝对不能让他撤走。

于是,毛主席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留住傅作义的一部分嫡系部队,让他舍不得撤走。

毛主席派杨成武去打张家口(傅作义的老根据地),让傅作义派部队去支援。

然后派杨得志、罗瑞卿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切断傅作义排出的部队后路,把它包围住,这样傅作义就舍不得走了。

1948年11月29日,杨成武部队按照主席的命令对张家口发起攻击,平津战役正式开始。

应该说,这个计划的前半部分,执行的非常顺利。

张家口遭到攻击之后,傅作义果然中计。派出了他的心肝宝贝35军去救援。

这个35军的军长是郭景云,这支军队是傅系军队里的第一王牌,全套美式装备,还有400辆美式中型卡车,全机械化,这在国民党地方派系军队中仅此一家,实力极为强悍。是傅作义的心头肉。

但是,计划执行中却出了岔子。

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路过密云的时候,觉得密云防卫弱,就顺手攻下了密云。

这一下就捅了一个大篓子。

他们暴露了东北野战军已经有部队入关了。

傅作义立刻命令郭景云率领35军火速撤回北平。

与此同时,因为天气影响,杨得志和罗瑞卿的部队,并没有及时到位。

一旦35军撤回北平,主席的计划就落空了。

这次主席是真的生气了。

在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中,演到这里,毛主席站在大雪中,不肯回屋,非常生气。并且给杨、罗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杨罗收到电报后,知道主席生气了。他们也真急了。

先是命令35军前方的我军12旅不惜一切代价,挡住35军。

然后全军急行军,甚至为了赶路,直接徒步趟过冰河(寒冬腊月,没有船,趟过带有冰碴儿的河)。

12旅收到命令后,拼死阻击。把35军滞留在新保安一带足足一天两夜。给杨罗兵团赶到争取到了时间。

杨罗兵团赶到后,把35军团团围在了新保安城内。

这下真是抓住了傅作义的心头肉。他想走也走不了了。

至此,平津战役的第一阶段结束。在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下,留住了傅作义。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主席的计划完成,为了东野的主力赶到争取了时间。

接下来,这场战役的主力登场了。

林彪率领入关的东北野战军进行战役的第二阶段了。

-- 第二阶段:攻占新保安、天津 --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迅速的穿插包围。很快就把北平、天津、塘沽全部包围,切断了傅作义逃跑的道路。

在强大的压力下,傅作义开始和我党进行和平谈判。

但是,傅作义手上有50万大军,他还存有幻想,他觉得可以守住平津地区。因此在和谈的时候,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成立联合政府等。

为了给傅作义一些压力。

我军对新保安发起攻击,很快就歼灭了新保安的35军。

同时,对张家口也发动了攻击,也很快攻占了张家口。

我军攻占新保安、张家口,给傅作义带来很大的震动。

但是他仍然对守住北平和天津抱有幻想。

他给天津守将陈长捷的命令是,“只要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在和平谈判的时候,一直在拖延。

为了彻底打碎傅作义的幻想。

我军决心攻占天津。

指挥攻打天津的是刘亚楼将军。

他是林彪的心腹爱将。

林彪曾说,一个刘亚楼顶3个参谋长。

在攻击天津之前,有个小插曲。

陈长捷派出了一个和平谈判团,名为谈判,实为刺探我军虚实。

刘亚楼将军将计就计,故意和对方的代表团说自己从天津北面赶过来,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让陈长捷误以为我军重点攻击方向是城北,把部队调到城北去防守。

结果我军的主攻方向是东侧和西侧,东西对进,把守军拦腰斩断。

在最后时刻,陈长捷问傅作义怎么办,傅作义给的命令还是那句话,“只要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但是真的守不住。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发起,我军只用了29个小时就攻克了天津,全歼守军13万人。

下图是天津战役中,我军东西对进的部队在金汤桥会师的场景。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到此,平津战役的第二阶段完成。我军攻占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攻占天津,给傅作义一个巨大的打击,让他彻底放弃了幻想。

这次,他开始认真严肃的考虑和平谈判了。

-- 第三阶段:北平和平解放 --

这次傅作义是真心要谈判了。

我方派出了联络员进北平,以便具体商量和平改编国民党军队的事情。

派的人就是苏静。

苏静在辽沈战役的时候,是东北野战军的作战处处长。

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有很多苏静的镜头。只不过电影上没有给出人名。

大家还记得,辽沈战役在追歼廖耀湘兵团的时候,苏静和独立2师拼死挡在廖耀湘兵团的前方,让廖耀湘误以为前方是共军主力,给吓退了。

7000人击退10万人,就是苏静的杰作。

苏静将军在1955年获封开国中将军衔。

1949年1月17日苏静进入北平后,傅作义完全进入了状态。开始全力推进和平协议的进展。

1月19日,苏静、王克俊、崔载之等人草拟并草签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1月21日,傅作义在中南海召集国军全体高级军官开会,宣读和平协议。

在宣读了协议之后,傅作义对军官们说:“为了保全几十万官兵的生命,为了保全北平两百万人民和几百年的文物古迹,我不得已才选择这条道路。大家是我的部下,历史责任由我来负,我对大家负责到底。愿意跟随我的,我欢迎;不愿意走的,我派飞机送走。但是无论走留,都要保证你的部队不出事。”

蒋介石嫡系的军长们当即表示希望返回南京,在征得我军同意后,傅作义安排飞机送走了这批军官。

1月31日,解放军正式接管了北平城防,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至此,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共和国的首都和平的回到了人民的手上。

3个月后,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8个月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年零9个月后,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迎战强大的美帝国主义。

4年零9个月后,美帝被迫和我们签署了停战协议。

不知道战胜了多少艰难困苦,中华民族迎来今天的盛世。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永远都有人愿意拿出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这个国家,去接过前辈手里的旗帜,继续前行。

三大战役最后一大战役是哪个(平津战役详细介绍)

愿天佑我中华,国祚绵长。佑我人民,幸福安康。

感恩祖国,致敬先辈。

愿我们珍惜这锦绣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