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名字的由来

2025-01-04 20:00 来源:冷丁网 点击:

“中国”名字的由来

众所周知“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鲜有人知道“中国”俩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早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记载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并营建东都成周的史实,其涉及“中国”部分铭文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篇铭文把“中国”指为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在上古文献“尚书·梓材”中记载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是指当时周朝统治下的全国而言。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时“中国”的含义仅仅是周朝人对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称谓,他们认为自己位于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则分别被他们称为蛮、夷·戎、狄。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自称都城为“中国”,其中“国”就是各诸侯的封地,《孟子》记载了一次齐王的谈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此“中国”为都城之意。汉朝时则将其统治的中原地区称为“中国”,如《史记·武帝本纪》中的“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汉朝以来,“中国”一词逐渐演变称为正统的朝代的标志,例如在南北朝时期和宋朝,北朝以据有中原正统而自称“中国”,南朝以传承前朝正统而自称“中国”。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除制定国号为天下之号外,如唐、宋、明等,也把“中国”作为正统朝代的标志称号。在对外官方文件上首次使用“中国”自称的是明朝,比如明太祖赐日本国书中有:“朕本中国之旧家,耻前王辱,兴师振旅,扫荡胡番。”万历皇帝给丰臣秀吉的诏书中称:“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到了清朝,自入主中原以来,统治者开始以“中国”自称其全部统治区。1689年清朝与俄国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首次将“中国”作为正式国号使用。当时国际上亦以“China”或相近的词来称呼清朝。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国父孙中山把中华民国的国号简称为“中国”,在中华民国国内的各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中国”首次成为广泛使用的具有现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简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