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细思极恐的“熵增定律”

2025-01-14 15:24 来源:冷丁网 点击:

细思极恐的“熵增定律”

早在1943年,伟大的物理学家薛定谔就曾在其著作中提出,生命以负熵为生,人活着就是为了对抗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到底是什么?

为何很多人在理解熵增定律后就突然顿悟了呢?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接下来的内容将彻底改变你对这个世界的原有认知。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了“熵”这一概念,他认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热量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从有序走向无序。

比如我们的手机会越来越卡,衣服会越来越旧,如果没有外界向此系统中输送能量的话,总混乱度便会越来越大,并且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不小心打碎一只杯子或者揉皱一张纸时,不管在之后如何修复它都不会恢复到曾经的模样,再比如:为了让地球上的交通更有序我们修建了公路,发明了汽车,但却又同时排放出尾气污染了地球的环境,所以从更大的宏观角度来看,熵最终还是增加了,这就是让科学家绝望的“熵增定律”

它揭示了万物演化的终极法则,暗示着人类终将走向灭亡宇宙终将归于热寂,但在着绝望之中却仍隐藏着一点点的希望。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即使整个宇宙一直在熵增,但在某个区域内却依然可以实现小范围的熵减,我们无法改变所有事物终将走向毁灭的结局,但却可以推迟这一天的到来。

就像有些人20多岁就已经“死了”而有些人80多岁却还依然“活着”。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明天不会变得更好,只会变得越来越差,友情会变淡爱的人也会离你而去,事业会走向低谷十年前你所困惑的事情,以后会更加困惑。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改变?如何去对抗熵增呢?

生命活力

薛定谔将生命活力称为负熵,它能使自然万物与热力学的熵增反向运动,那生命活力到底是什么?

其实从我们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对抗熵增的宿命,我们不断吸收物质能量,不断学习获取信息,不断调整心态,这些其实都属于生命活力,当我们持续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在负熵的驱动下便会呈现出熵减的效果。

比如你经常锻炼,身体就会越来越好。经常写字,文笔就会越来越棒。

但是,即使我们一直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生命的终点却依然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短暂生命之熵的变化中释放出有益的能量,以供其他生命继续探索,所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能量吸收、加工、释放的过程。其意义就在于你吸收的能量是什么,你释放的能量又是什么。

世界之大,宇宙之浩瀚,自然界中弱小的生命就是依靠相互作用产生能量传递才得以幸存下来。所以,生命既是吸收也是奉献。

那既然所有的生命甚至整个宇宙在未来的某一天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终结,那我们人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上对于宇宙来讲,人类的存在确实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于我们本身而言,只要你存在那就是有意义的。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妻子与孩子给予了我们希望,这 便是“负熵”,这便是意义。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共勉

阅读完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呢?

欢迎留言到评论区,咱们一起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