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男孩牵手失明母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不是真正原因

2025-01-19 05:41 来源:冷丁网 点击:

男孩牵手失明母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不是真正原因

近日,一则12岁小学生刘奉智牵手失明母亲的新闻暖哭了许多人。

家住山东农村的妇女韩祥美自幼失明,儿子刘奉智从一岁多会走路开始,就牵着妈妈的手领着妈妈走路,一直到现在。

牵着妈妈走路时,刘奉智不但告诉妈妈哪里有石头,哪里有积水等路面状况,而且还把一路上看到的风景讲解给妈妈听,会告诉妈妈:一只大狗和一只黄色哈巴狗正在雪里打架;这里有花,是什么颜色的;那里有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刘奉智不但把妈妈照顾得周到细致,家务活做得有模有样,而且成绩非常好,在班里一直保持在前几名,并没有因为照顾妈妈和做家务活而影响了他的学习。

我们看到这则新闻时,一定会感叹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样的信息: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比较懂事,会照顾人,并且成绩优异。

从表面看,是因为家庭的贫困使得这些孩子不得不早点为父母分忧,很小就学会了在常人眼里不应该是这么大的小孩干的活,也不应该是这么大的小孩该承担的责任。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似乎没有这样的条件让孩子过早的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我们除了羡慕“穷人家的孩子”懂事、学习好之外,似乎并不能从中获得什么育儿的经验。

但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就会得到很多育儿的经验,也会给我们的育儿有所启发。

首先,孩子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些似乎不应该是他们干的活?

在这则新闻中,刘奉智的妈妈介绍说:

因为妈妈担心儿子将来无法自力更生,她就有意识地想要锻炼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正是因为妈妈的主动放手,小刘奉智才有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也因为有了锻炼的机会,才使得他现在的生活技能超出同龄人一大截。

从另一方面看,孩子只要有了机会,其实是能够很快很好地学会这些生活技能的,孩子并不像我们认为的这么娇嫩,也不像我们认为的需要过度的保护。

孩子从2岁左右起,就对外界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意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非常渴望接触新的空间和尝试新的事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这时如果父母加以适当引导,孩子是非常愿意动手学习他未知事物的,包括做家务、整理房间等。

其次,是什么原因让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让小孩从小锻炼做家务,只是羡慕所谓“穷人家的孩子”呢?

只要家庭情况允许,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让小孩过早的学习这些家务活,特别是倒水、拿剪刀等危险行为。其原因很简单:出于安全考虑。

说得再深入一点,就是“护犊子”的天性使我们不愿意让孩子过早的“吃苦”。看着他幼小的身躯在那里做着我们大人做的事,我们从内心来讲谁都于心不忍。

我们于心不忍、舍不得,不能说明孩子没有能力做好这些事,只要我们舍得、愿意放手,不管是什么家庭的孩子,都能很好地学会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爱做的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犯罪率、离婚率、心理疾病患病率等方面都比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好很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因此,学会做家务能使孩子责任心更强、成绩更优异,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经常做家务的孩子,他们发现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会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是一个人自信的根源。

对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