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母亲名作 名著《母亲》

2024-01-16 12:58 来源:冷丁网 点击:

母亲名作 名著《母亲》

01

十七岁的金国秀,是一位陪读的女学生。她爹是前朝遗臣,光绪帝死了之后,他被革职落魄返乡,喝多之后在街头宣讲恢复大清朝言论被抓入狱。

狱官指了条明路给金国秀,拿200块大洋就可以救她爹出来。

金国秀回到一贫如洗的家,翻箱倒柜,只找到几块铜板。拿家里的东西去典当,也是毫不值钱。值钱一点的东西,早给她爹换酒喝了。

她找初恋情人帮忙,他是进步青年,带领学生游行,被巡警通缉,不告而别,不知下落。

当地有名的黑社会史老大见过金国秀,喜欢她,知道她的难处,想用200块大洋换她做小妾。

金国秀不从,她打死不想做别人的小老婆,哪怕史老大对她保证,以后绝不再娶,她还是拒绝了。

金国秀找钱救爹的事情,在小地方一下传开了。侯家的少奶奶时日不多,她强撑着不咽气,就是要求婆家为幼子找个好后妈。

大奶奶疼爱这个媳妇,她不管儿子有没有心思,托媒婆完成媳妇最后这个愿望。

虽然是大户人家,这种情况,谁家的女儿愿意马上嫁过去填房?

媒婆从当铺那边得到了金国秀的情况,向大奶奶推荐了她。

大奶奶去见了金国秀,浓眉大眼,知书达理,落落大方,心底一下子认定了这个新媳妇的人选。

当金国秀得知是要去候家做填房,她一口拒绝了。她还是那个想法,不做小老婆。再说少奶奶还没有咽气,这边又要再娶,薄情寡义的男人不能嫁。

金国秀要求去侯家做仆人,照顾病重的少奶奶。大奶奶不答应,侯家最不缺的就是仆人。

她去牢狱见爹,狱官说的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再不来赎,两三天内等着收尸吧。

金国秀救父心切,她早早没有娘,再不济的穷爹,她也要想办法救。

金国秀踏进了侯家的会客厅跟大奶奶谈聘礼,她坚持要200块大洋,这个聘礼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市价,大奶奶只愿给100块,两人谈崩了。

金国秀只好伤心离开了侯家。

不过少奶奶听到了金国秀的声音,她感觉跟这个姑娘有缘,要求见她。

候大少爷把她追回来,他承诺跟狱官谈100块大洋就可以放人。只要金国秀回去见一下老婆,应付一下,就可以得到100块大洋。

少奶奶对金国秀一见如故,等她答应会对元朗好,她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大奶奶去庙里求签,签上说侯家前景难测,把金国秀娶进家里,就可以行大道,交好运。

第二天金国秀去候家拿钱,大奶奶不给,她说必须过门才给,儿子说的话不算数。

侯家的商号是大奶奶一手掌管的,她去世的丈夫,她的儿子都不是做生意的料。她必须选一个跟她差不多的媳妇来延续侯家的繁荣昌盛,她信奉菩萨指给的人选。

在金国秀眼里,侯家娶媳妇填房,本质是一场交易。她不想嫁,侯大少爷不想娶。各取所需,没有必要给他们家面子。她不穿嫁衣,不坐喜轿,没有嫁妆,穿着平常的衣服走路前来过门。

金国秀不但不给面子,更绝的在后面,她在踏入侯家大门前要求婆婆兑现100块大洋银票作为聘礼才进门。

侯家是重庆第一商户,前来道喜的宾客在门口围观,等着看热闹。

面对新媳妇这样的要求,大奶奶脸上的表情很不好看。不过她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她认定要做的事情,绝对不是因为丢脸就放弃。

当着这么多宾客的面,大奶奶从袖子口缓缓掏出100块银票兑现给新媳妇。

本来等看侯家笑话的宾客,对大奶奶荣辱不惊的作风佩服不已。诚信为本,说话算话,做生意如此,娶媳妇也如此。

金国秀被大奶奶镇住了,她也遵守承诺,在众目睽睽之下踏进了侯家的大门,成为了侯家明媒正娶的媳妇。

02

金国秀进门之后,大奶奶把最爱的孙子元朗的饮食起居交给了她。元朗不接受她,对她恶语相向,不吃她做的饭,上到饭桌,只要看到她,他扭头就走。

金国秀第一次把饭菜端到他房间,他拒绝吃,还吐了口水进去。

元朗第一天不吃饭,空着肚子去上学。大奶奶心急了,生怕大孙子饿坏。金国秀跟大奶奶说,妈,您要是要元朗认我这个妈,就交给我来管,他饿了就会吃。

大奶奶虽然心疼孙子,但是她支持新媳妇的做法。

第二天还是不吃。

第三天又是不吃,元朗饿晕在私塾,被老师送了回去。金国秀本来回去了看望父亲,仆人跑去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她,她还没有在娘家坐下来,就跑回去了。

丈夫骂她,大奶奶生气,金国秀不辩解,要去做饭给元朗吃。大奶奶说已经吩咐人去做了,元朗不会吃她做的饭,再继续这样下去,会饿死的。

金国秀还是那句话,饿了就会吃,要认她这个妈,就要吃她做的饭。如果婆婆这个时候插手,元朗以后就不会认她这个妈,叫大奶奶干脆休了她。

大奶奶深深吸了一口了,她再次给了媳妇这个机会。

这里我真的很佩服大奶奶,要是一般没有格局的婆婆,一定会骂死新媳妇,肯定会想后妈就是后妈,根本就不会关心不是自己生的孩子。

大奶奶相信自己的眼光。金国秀新婚之夜给袁朗妈妈守灵,元朗睡着了,她小心翼翼帮元朗盖好被子。大奶奶在门外看到这一幕,坚信金国秀会疼爱孙子,不会亏待他。

金国秀把饭菜端到元朗屋子里,元朗躺在床上假装睡着了。金国秀也是这么小没有了妈,她感同身受说了一番自己没有妈的感受,就出了房门。

元朗听了后妈的话默默流泪了,他也实在太饿了,闻到香味,一骨碌爬起来狼吞虎咽。

金国秀在门缝里看到这个场景,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婆婆也跟过来了,看到了孙子吃饭了,对媳妇赞许地点了点头。

大奶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有妈啦。

这里有大奶奶一半的功劳。要是她只顾着心疼孙子,不配合儿媳妇的“铁石心肠”,元朗不会这么快接受后妈。

在今天,大奶奶育儿的智慧依然很值得我们学习。很多跟老人家一起住的家庭,育儿存在代沟。究其原因,是老人家没有把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孩子的父母。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在一边干涉,战线不统一,孩子就很难教了。

03

金国秀嫁入侯家,大奶奶跟她有明确说明,侯家没有义务养她的爹。

实际上是大奶奶看不上经常发酒疯的亲家公。史老大在金国秀过门前悄悄给捕房交了钱,马上可以放她爹出来的,但是大奶奶去捕房交代了,要关多几天才放,生怕他在婚礼闹事。

大奶奶手把手教金国秀做生意,她虚心学习,肯吃苦,通宵练习打算盘,很快大奶奶就把库房的钥匙交给她。

她爹自认为是官宦之家,女儿是下嫁经商的侯家,很不爽。他只有一个女儿,没有钱吃饭喝酒,还是要拉下脸去商号找女儿要。

金国秀吃住在侯家,但是没有钱,商号的钱她没有权利支取为私用。看到自己的爹要饭到门口,作为女儿怎么忍心让他没饭吃?她没有经过大奶奶的同意,在账上借了50块大洋给父亲。

大奶奶知道后很生气,她觉得金国秀这种行为是偷,并一再强调没有义务养她的爹。

金国秀很委屈,她没有想要候家的一针一线,只是摊上这么个爹,她没有办法。侯家确实没有这个义务,她却不能不管。于是她请求大奶奶把她休了,并立下借据。

大奶奶只是想借这个事情调教儿媳妇,没有想到她这么刚烈,一点也不服软。她气急攻心,叫儿子写了休书,立了借据,放她走。

经过两个月的相处,元朗已经接受了这个后妈。孩子的心是敞亮的,谁真正对他好,他比谁都清楚。她死死抱住要走的金国秀,哭着叫奶奶留下她。

元朗是大奶奶的心头肉,被孙子这么哭,她也忍不住泪流满面,求她,看在孩子的面上,你能不能不走了?

侯家想再娶一个媳妇,大把人排着队来,但是元朗认了这个妈,打着灯笼难找。

大奶奶为了孙子,什么委屈不能受?

婆媳大闹一场,差点分崩离析,也让大奶奶看到了儿媳妇孝顺的人品。

大奶奶很不喜欢亲家公,但是她明白,只要亲家公衣食无依,金国秀都不可能安心呆在侯家相夫教子,帮侯家打理生意。

大奶奶做了两个安排。她一方面叫儿子要对金国秀好,另一方面悄悄登门拜访亲家公,把他安排到商号里的一间房子里。把老头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包吃包住,还有人伺候,让他每天无忧无虑给皇上写奏折。

金国秀在商号做事,还能每天看到爹,她对婆婆的安排感激涕零,下跪感谢。

人心都是肉长的。经历了这些正面交锋,当初斤斤计较,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婆媳俩,都深深了解了对方的为人,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这些转变都离不开大奶奶的识大体,谋大局。

大奶奶一步一步退让,能屈能伸,看似输了,实际上她是最大的赢家。她让孙子有了好后妈,让儿子有了媳妇,也让自己后继有人,以后可以少操心,安心在家里享天伦之乐,这些都是她以退为进得到的圆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