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生活 > 正文

​如果上海人都不进厂的话,那上海人都在干什么工作?

2023-11-27 14:17 来源:冷丁网 点击:

如果上海人都不进厂的话,那上海人都在干什么工作?

昨天的文章已经明言:上海昌硕绝不是上海工业的代表,但是很多读者还是留言表达了一些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今天我就以读者留言为依据,结合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和可靠信息,对一些情况加以解释,希望可以去伪存真,让大家比较清楚了解到上海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上海

合同工、外包、劳务输出(派遣)……究竟有什么不同!

让我很吃惊的是,对于这三个概念,很多读者还是比较模糊的。这里我们以上海的国企龙头宝钢为例。宝钢目前一线工人确实大部分都是外包的。什么是外包?就是宝钢集团和另外一家劳务公司签署了用工合同,这家劳务公司负责向宝钢提供劳动力、劳动力的基本技术培训、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力缴纳税款、福利、保障、支付工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工人并没有和宝钢签署过劳动合同,而只是和劳务公司签署了劳务合同,那就是外包工,这个工人只是在宝钢的作业区域工作,所有其他劳务关系只和劳务公司有关。

读者的疑问

说到这里,就有了以下几个疑问:

1.是不是某些工种只会聘用外包工,有些工种只会聘用合同工?

答案是:基本上就是这个情况!总结起来就是越不需要技术技能的工作,越是会聘用外包工来做。举个例子吧:上海不管什么企业的保安和保洁基本都是外包的,因为这个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用谁都是一样用,但越是核心的部门的核心员工,就基本都是正式的合同工。除此之外,辅助部门也大多都是正式的合同工,比如财会、人事、统计、系统维护……这个大家也不难理解。至于我为什么要用“基本上”三个字,因为也有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还是在宝钢,即使在一线工人中,还是留有一定数量的正式合同工,一部分可能是历史原因,比如那批无限期合同的员工;另外一部分应该是技术原因,因为一线工人也分层次,经验比较丰富的高级工人,一样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这种情况在上海很多国企都存在!

合同工

2.外包工与合同工在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上的差别是什么?

应该说,在工资待遇上,两者差别并不大,主要差距还是在福利、保障方面。这也是上海很多企业愿意做外包的原因——节约用人成本!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吧:2001年我还在上海一家国企工作,第一次看到外包工,我曾经留心了他们的收入,发现同样的工作他们的收入大概是上海正式工的八成,差距有限,但是在福利方面他们却远远低于上海的正式工。比如他们缴纳的那几个保险费用和我们缴纳的五险一金,数额上差距将近三倍,这其实就是上海企业在用人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

五险一金

另外,保障的不同往往会产生最后结果的巨大差异!2002年我就亲眼见证了这么一个案例:那年,一名上海籍的纯体力劳动者因为自己的不慎操作在外轮上摔断了左腿胫骨,事后他不仅得到了近三万元的赔偿,而且获得了半年的带薪休假——工资全额,奖金按照同期同工种奖金的一半发放;无独有偶,第二年一名外包劳务工发生了相同的事故,最后的处理结果是给了一万块补偿,然后直接送回原籍!我想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案例中感受良多!

胫骨

目前,任何一家上海国企都有外包的情况,更不要说民企了,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你走到现场都是各种天南地北的方言,但是你走进办公室基本都是亲切的吴侬软语,劳动力分层在上海早在十五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实践了,但是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至今还在纠结中……

3.那劳务输出(派遣)究竟是什么?

这里面最大的误区,在于很多外包公司都会说自己属于劳务输出或者派遣,混淆了很多人的概念。真实的情况是,这个劳务输出(派遣)其实属于一个涉外的范畴,真不是一个路边的职业中介能承受的东西!所以外包就是外包,劳务输出就是劳务输出!

劳务

上海唯一够格称得上劳务输出(派遣)的公司就是上海外劳。这家公司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是一个单向服务机构,也就是说只有外企去要求和某人签约,他们才会安排外企和某人签约,这才是真正的劳务派遣,换言之,只是针对在上海的外企在上海用工时才会发生作用的那么一个中介公司。那什么是劳务输出呢?就是国外对于中国劳动力的需求,在明确条件合同的情况下,他们找到合适的劳动力送出去,那才是真正的劳务输出

工作

上海真正的外企,人员的劳动合同都签在上海外劳,但是其薪资水平、福利待遇都是非常非常高的,根本不存在节约用人费用的概念。所以外劳除了中介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强制代理作用。比如外企通过上海外劳签约,都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这样其实也保障了中国员工的切身利益;比如签署合同前,上海外劳对于合同也会进行审查,也会提醒签约人员对于合同细节的了解!应该说,外劳的存在保障了很大一部分中国员工的利益!

合同

把以上这些都搞清楚,其实对于今后的就业和择业帮助还是很大的!当然啦,仅限于上海!

既然昌硕的厂开在上海不招上海的普工,那为什么还要在上海开厂呢?

提出这个问题的网友是很有思辨性的,但是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问题

昨天看了一张中国出口创汇企业的排行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排名第一的企业赫然就是郑州富士康,上海昌硕排名也进了前十!虽然上海的主要GDP贡献已经转向类似于金融的第三产业,但是那么大体量的制造业如果捏在手里,任谁也是不会轻易放弃。这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昌硕离开上海,明天就可能出现在另外一个内地城市,而且还会是夹道欢迎!

上海昌硕

至于昌硕选择上海,也是有其道理的。这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运输的便捷和自贸区结算的方便。这里要说,郑州富士康也处于郑州自贸区内,自贸区对于制造商节约运营成本的作用非常大,以后可以单独写一篇,这里就不多说了。上海昌硕最主要的优势还在于其海运的便捷。上海几乎每天都有发往北美和欧洲的班轮航线,昌硕任何时间点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代理的运输商不掉链子,就肯定可以发运!单程从昌硕到洋山深水港大约两个小时(去往欧洲航线),去往外高桥港区大约一个小时(去往美加航线),这样的优势简直了!这点即使是当年最出名的深圳富士康也比不了!

洋山深水港

当然上海昌硕也有富士康没有的问题:高昂的成本!其实这也是上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数量越来越少的根本原因。但是以上海为中心向外辐射200公里的苏南浙北,运营成本一样是居高不下的,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花高成本抢占优势资源!

苏南成本一样很高

好奇地问:上海人究竟都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呢?

说社会统计都是冷冰冰的数字,大家也不感兴趣,还是用我的实际经历来说明问题吧!

1997年我毕业进入上海一家国企,当时整个单位几千人,外地人只有几个人,连最底层的纯劳动力岗位也都是上海人!2001年,上海对口支援山东贫困地区,我们单位迎来了第一批山东外包劳务工,首先让他们上岗的就是纯劳动力岗位!2005年,上海籍员工完全退出纯劳动力岗位!2006年,开始出现第一批山东外包卡车司机;2008年,开始出现第一批山东外包起重机司机……2016年,和我原来那家国企性质相同的上海洋山深水港,除了岸边桥吊司机全部是上海籍以外,所有现场司机和劳动力几乎都是外包劳务工,上海籍员工在过去二十年里已经从一线生产岗位逐步进入管理、行政岗位!

洋山深水港

这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上海发展的必然!上海人从事低端制造业和低端岗位的人确实越来越少,原因并不在于一本户口簿,而是在于这个城市不断的自我修正和包容开放。放在四十年以前,双职工是上海家庭富足的标准之一,现在,你要找到一个上海籍的产业工人真的好难。说得更远一点,这也是上海和许多外地文化冲突的原因:一个已经完全现代化,一个还在由农耕迈向城镇,这之间不是代差,而是几代差!所以外地人一到上海务工往往会不适应,而一旦适应上海之后,对于家乡的很多看法就改变了!

上海

当然,不是每个上海人都是高层工作者,这个城市一样有很多人在平凡的低端岗位上尽忠职守着,但是就整个人群中择业的情况而言,大致上就是我所说的情况。而且最近几年,新上海人大量加入上海户籍,这些人往往都是行业内的翘楚,经过这些人的强化作用,这种职场上的倾向性更为明显!故而,外界对于上海人不进厂的看法应该说是不全面的,上海人很多人其实都在厂里工作,只不过干的不是基层的活!

比如他

最后稍稍总结一下这几天的核心话题,无外乎是两个主题:1.现今的社会,特别在上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会提升自己的上限,勤劳可以温饱,但真的难以致富;2.就业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比大多数事情都重要,哪怕是那些看似无人问津的工作岗位!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