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民国第一位“国母”卢慕贞,主动成全丈夫体面离婚,86岁孤独辞世

2025-01-17 22:00 来源:冷丁网 点击:

民国第一位“国母”卢慕贞,主动成全丈夫体面离婚,86岁孤独辞世

谈及孙中山先生,他和夫人宋庆龄两人患难与共的爱情,至今令人动容。但两人的缘分有些浅,相伴十年,最后宋庆龄只能用半生来追忆。然而更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个人偷偷思念着孙中山半生,她就是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可能少有人记得她的名字,但她的确是个了不得的女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卢慕贞是个豁达的女性。在1915年时,孙中山向卢慕贞提出了离婚,而当时卢慕贞回了一封信,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再见先生》。信中卢慕贞说到“先生再见,这似水流年,我们两不相欠”,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歇斯底里,也没什么狗血情节。卢慕贞很平和地接受了离婚,甚至没有提及她因为孙中山,颠沛流离的几十年。

卢慕贞和孙中山结婚是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885年,年仅17岁的卢慕贞同孙中山结了婚,不是因为爱情,两人的结合是那个时代再正常不过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许正是因此,两人的结局也早已注定。那个时候的卢慕贞是典型的旧式女子,她生长于封建礼教之下,裹小脚,传统守礼,相貌平平,性格内向。而孙中山虽然才19岁,但已经是从事反清革命的革命志士,他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思想先进,心有丘壑。显然两者格格不入,但是孙中山出于对父母的敬重,最终同意了和卢慕的婚事。但不得不说,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是孙中山父母为了拴住他而促成的。

反而是在结婚当天,第一次见到孙中山的卢慕贞,就对眼前这个相貌堂堂、器宇轩昂的男子迷住了眼。只是婚后相处的日子里,卢慕贞也看出孙中山,从谈吐到举止,无一不昭示着他是个和普通男子不同的男人。不过在当时卢慕贞只以为她的丈夫是个能成大事的人,而她能想象的大事就是丈夫会成为一名知名医生。

在卢慕贞和孙中山婚后三个月,孙中山就开始往外跑,基本都是在外四处奔波,而后还进入医学院学习。反而新婚的妻子就这样被遗忘在老家,然而卢慕贞并没有因为丈夫忙碌而抱怨,反而一心一意操持家中事务。这样导致两人结婚3年,感情也是绰绰有余,亲密不足。

直到1888年的时候,孙中山的父亲病重,孙中山赶回老家,看见的是卢慕贞一心一意侍奉父亲病榻之前,几乎是寸步不离,劳心劳力,这一幕让孙中山十分感动,也对卢慕贞有了几分亲近。而后来从孙中山父亲病重到离世期间,孙中山都在老家,和卢慕贞多了相处的时间,两人相互多了几分了解,夫妻感情渐生,日子终于和睦。

卢慕贞默默处理家里事,支持丈夫孙中山的事业

到1891年的时候,卢慕贞生下了与孙中山的第一个孩子—孙科。而又在次年,孙中山从医学院毕业工作,卢慕贞搬去和孙中山生活,这段时间卢慕贞做好一个好妻子应该做的事。也是在这个时候,卢慕贞或多或少看见丈夫革命奔波劳碌,她或许不懂得丈夫内心的雄心壮志,也不懂得反清革命,但卢慕贞从不妄加干涉评论丈夫的事情。反而一手担下养育儿女,侍奉老人的家庭事务,用这样的方式默默支撑着丈夫,不让孙中山为俗世烦忧。

1894年,卢慕贞诞下了她和孙中山的第二个孩子—孙娫。已经儿女双全的孙中山自是很高兴,但他又没有时间放在儿女双全的幸福当中。因为就在1894年初,孙中山写了一封《上李鸿章书》,一心谋求救国之道,没办法将心思放在儿女之上。结果是上书失败。为了内心的宏图大志,同年10月,孙中山又奔赴檀香山同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创办兴中会,也因此再次和卢慕贞分隔两地,卢慕贞也只是默默带着儿女回了老家,一心一意等着和丈夫下一次相聚。

此时孙中山正在为革命四处奔走,并且已经在为起义做准备。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筹备发起第一次起义,也就是广州起义。然而这次起义却早早失败,因为消息泄露而被清政府镇压。失败的结果很致命,相关人员遭捕杀,同年10月,孙中山为逃脱清政府追捕,开始逃亡生涯,辗转从澳门到日本。

此时自顾不暇的孙中山,已经没有能力兼顾家人。很快,因为孙中山被清政府通缉,作为家属的卢慕贞自然遭到牵连,也被清政府下令抓捕。但或许是上天保佑,清政府的逮捕文书上,将孙中山的家乡从翠亨村误写成了翠微村,而两个村子其实相隔数十公里,这样的失误,为卢慕贞一家提供了反应时间。但后来还有一种说法,村名写错是有人故意而为,就是为孙中山的家属争取时间。但无论如何,卢慕贞也开始了逃亡生活,他们的家已经不安全。好在卢慕贞得了兴中会中的同志帮助,一了解到卢慕贞家的险情,就有同志主动提出护送卢慕贞前往日本,因为当时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就在日本做生意,投靠他是卢慕贞一家唯一选择。

幸运的是,在日本卢慕贞再次迎来和丈夫团聚的机会,虽然刚刚经历惊心动魄的逃亡,但是卢慕贞没有因此对丈夫产生一丝不满。反而还对因为革命受挫而萎靡的孙中山贴心安慰,卢慕贞或许到现在仍旧不明白政治局势,但是她一直坚定不移地相信丈夫。而在日本蛰伏的日子,孙中山一边进行革命活动,一边抽时间回家和家人相聚,在1896年,卢慕贞和孙中山的第三个孩子—孙婉出生。

可是事实上在日本的日子并不好过,衣食住行都仰仗大哥孙眉,虽然孙眉是孙中山的亲大哥,但始终是寄人篱下的日子,而卢慕贞这一住就是住了12年,她内心很煎熬。但是卢慕贞还是做好自己的责任,每天教养儿女,侍奉母亲。虽然夫妻俩都在日本,但孙中山时常出国奔走,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加一起也不超过一年半。

1906年之后,卢慕贞的日子再次直转急下,因为大哥孙眉的生意宣告破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直无偿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为了生活,卢慕贞又带着女儿跟随孙眉从日本搬到香港,而她的大儿子孙科就留在日本求学,被迫和儿子分开,卢慕贞很难受,可很快生活的困苦又让她没有时间乱想。在香港生活很难,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孙中山母亲离世之时,卢慕贞一家都无力买棺材下葬,最后还是有心人帮忙。

在母亲去世后,卢慕贞不好再拖累大哥孙眉,正好得知孙中山在南洋,她带着两个女儿前往南洋。却没想到安稳的日子没过几个月,孙中山又遭南洋驱逐出境。留下卢慕贞母女三人,无处可去,在南洋四处流亡。要不是南洋的革命党人资助,每月给卢慕贞母女三人100元作为生活费,后果难以想象。

卢慕贞就这样在南洋待了几年,直到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大总统,卢慕贞突然被告知成为“国母”,她和女儿们很快被接到丈夫身旁。卢慕贞颠沛流离的生活总算结束,她可以毫无顾虑和丈夫孩子好好生活,每天只用操心他们的生活。这是卢慕贞最想要的日子,可是真到了这一刻,她似乎才发觉自己和丈夫之间的距离已经很远了,她后知后觉丈夫一直在干的“大事”,竟真的是不得了的大事。

1912年2月,在南京生活了20多天后,卢慕贞将女儿们留下,自己一个离开南京,回到了老家翠亨村。卢慕贞给出的理由是因为生活不习惯。卢慕贞是典型的旧式女子,她并不习惯身为“国母”必须出席的各式各样政治场合。这可能也是后来卢慕贞同意离婚的原因。

可是就在卢慕贞回老家后不久,孙中山也离任大统领之位,卢慕贞以为他们一家的平淡日子终于来了。可是孙中山心里注定都是国家和抱负,他还想为国家修铁路,还有很多很多想法。

孩子因病离世,丈夫和自己离婚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又开始逃亡生活。卢慕贞又开始带着女儿跟着孙中山奔波,虽然都是四处奔走,但是两人相处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也是这年,卢慕贞失去了她第二个孩子—孙蜒,孙蜒因病离世,在1915年,孙眉也去世。

也是在1915年,孙中山正式向卢慕贞提出离婚,而卢慕贞不假思索的在离婚书上签下“可”字,表示同意离婚。其实很多人都劝阻孙中山离婚一事,但第一个站出来反驳,竟然是卢慕贞,她说:不想再过奔波的生活。这话乍一听是卢慕贞想离婚一样,但这却是她留给丈夫最后的温柔,她觉得自己在政治上不能给予丈夫帮助,所以选择离开。

在和孙中山离婚后,卢慕贞在东京待过、澳门待过,最后在澳门的孙公馆度过后半生。而在卢慕贞离婚后,两人并未老死不相往来,反而偶尔有书信往来,不再是夫妻,但一直是家人,直到孙中山离世。

最后,就是这个说自己在政治上帮不上忙的女子,在抗战爆发后,她四处积极奔走号召,也慷慨地给予支持,帮助抗日队伍购买枪支弹药、医疗物品等等,切实为国家做了实事。直到1952年,86岁的卢慕贞在澳门离世,结束了孤独的一生。卢慕贞的确是我国最传统的女性,但她的小脚并未束缚她的一生,她更像是我们现在说的“家庭妇女”,但是卢慕贞用毕生证明“家庭妇女”是最勤劳善良的一群人,很值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