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孔融让梨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孔融被处死的罪名真的是不孝吗?

2025-03-28 21:36 来源:冷丁网 点击:

孔融让梨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孔融被处死的罪名真的是不孝吗?


我相信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长辈,老师时常讲给我们听,说孔融是个好的孩子,他把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只吃最小的那个,说他懂得谦让。

我们以后要当像孔融一样的人。做个谦让,孝顺的好孩子。但是孔融让梨后面孔融怎么样了,长大以后变成什么样的人了呢?为什么坊间流传孔融被处死的罪名是不孝呢?


孔融让梨

其实,孔融让梨就是个千古骗局!那时候孔融说:“我年龄最小,就应该拿最小的,”就把大的梨子让给了哥哥。其实那时候孔融所吃的那种梨子越小越甜。所以说孔融才自己拿了最小的。

之后在孔融九岁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被通缉的人叫做张俭,此人逃到了孔家,开门之人正是孔融,但此事要是被官府衙门知道了是要追究责任的,私藏逃犯那时候可是要杀头的罪名。孔府的人说孔融九岁不具备犯罪的能力,此时就被推到了当时孔融让梨的哥哥身上,最后哥哥孔褒被处死。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是这样说的“融四岁让哥梨,褒十六,还条命”


后来在孔融十岁的时候去拜访当时的名士李膺的时候。李膺十分喜欢孔融想邀请孔融一起吃饭。中间有一段对话,让我们听了,觉得孔融是个很没礼貌的孩子。当时李膺说:“孔融啊,你想吃饭了吗?”。孔融说道:“是的,我想吃了”。李膺就笑着说道:“孩子啊,我教一教你做客人的礼节吧。当主人问你想不想吃饭时,你应该回答不想吃,这样才行啊”。这时候的孔融直接顶撞到:“那我也教一教你做主人的礼节吧,你怎么能问我吃不吃饭呢,你应该直接端上来啊”。


后来一直流传这个传言,孔融弑母的传言,那这个到底是传言还是谣言呢?

在这里小编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孔融没有弑母!

不过孔融说过一句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哪有亲情?只不过是情欲罢了,就像是从罐子里拿出一件东西之后,东西与罐子全无关系。这句话,当时的孔母听了一定非常难受。



此外孔融还是一个狂妄自大、恃才傲物之人。在建安九年,袁绍的儿子袁谭率兵围困青州,城内的守兵仅仅剩下了百来人,形势万分危急。当时的孔融正在青州城内,因为担心有损自己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故作淡定,并坚持饮酒作诗,绝不督战,令很多人十分头疼。后来,在敌军打破青州之时,孔融竟然无情地丢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在士兵的掩护下自己悄悄地逃离了青州城。也是在这一次的战争中,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杀死。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孔融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孔融最终的死因是被曹操处死的,罪名为大逆不道。

曹操掌权之后,孔融就投靠了曹操,可是对于曹操他又看不上眼,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让自己的儿子曹丕纳了袁熙的妻子甄宓,孔融就借机讽刺他: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一听,觉得这个典故自己没有听过啊,就问孔融这是哪里记载的,孔融却回答说,是他按照曹丕纳甄宓的事情推算出来的,曹操又不傻,听了孔融过的话,自然知道是孔融故意让自己难堪的。


孔融的所做所为,让曹操十分不爽,曹操是什么人,是一代奸雄,得罪了他的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说那个高呼“鸡肋”的杨修,而孔融自然也得到什么好下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孔融这个让当时很多人都很反感的人物,所以曹操想要搜集他的罪名,很快四条大罪就被罗列了出来,包括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打总给孔融坐实了“不孝”的罪名,最终处死了孔融,并且诛连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