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如何把握山东高考提前批和普通批的核心逻辑题 山东高考提前批和常规批

2024-02-19 17:24 来源:冷丁网 点击:

如何把握山东高考提前批和普通批的核心逻辑题 山东高考提前批和常规批

——接上篇《山东高考的特招线和一段线到底是什么线?》

提前批的“提前”,指的是普通批之前,这就相当额外给了一次录取机会,即使提前批的志愿没有被录取,也完全不会影响后面普通批的录取,所以,这是个额外的“福利”,但要注意的是,提前批在前,如果被录取了,就没有资格参加后面普通批的录取了。

假如某考生提前批被录取,事后又后悔了,不喜欢这个提前批专业,想放弃去普通批录取。那这是悲剧,属重大的、后果极其严重,无法挽回的责任事故!

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录取,然后复读,再经历一年高三的煎熬,所以,是否参加提前批,提前批里的专业是否喜欢,这点一定想明白。

明明不喜欢提前批的专业,看别人都在报,就非要报,这种“怕吃亏”的心理绝对不可取,这绝对不是开玩笑,你捡回来,如果没有用,就是颗绑在身上的雷,丢都丢不掉!就等着爆吧。

当然,提前批还是有很多好专业,包括军校、公安政法类(警校)、公费师范生(部署与省属,行知前面有单独两篇文章讲述公费师范生,有兴趣的自己翻阅)、综招等,其他的还有航海类、飞行类(飞行员)、省属公费农科生、省属公费医学生、市级政府委托培养师范生、高水平运动员、定向培养军士生,还有其他类(像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科大、港中文等都在提前批里招生)。

提前批的种类很多,但山东高考规定,提前批只能选择一种志愿,所以,你到底想读公费师范还是想去军校,想当警察还是想去上海海关,要想清楚,只有一次机会。

提前批相对于普通批的优势,在于有些可以低分高录,比如综招,有些是毕业后带编制,比如公费生,有些是毕业后直接可以进某些特殊单位,比如外交学院,有些是可以从军从警进消防当飞行员进港校。。。

但像上科大这类普通院校,放在提前批里招生,除了拉高了上科大的录取位次,其他并无优势。相同级别的学校,普通批里一抓一大把并不夸张,但因为在提前批里,上科大录取位次一年一个新高,所以,像上科大这种类型的提前批报考要慎重,行知认为除非很喜欢这个学校,不然,没有必要在提前批里走此类学校。

因为普通批才是主餐,才是满汉全席,有更多的选择。

普通批录取,山东采用的是可以填报96个平行志愿。够多吧?96个啊,多的让你填报时候头都大,甚至崩溃的自己糊弄自己。

每个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第1到第96的顺序,依次填报96个志愿,当然,可以不填满。

以行知的经验,合理的、科学的填报以20-30个左右最为合适,多了并不是好事,与“话多必失”一个道理。

这里请注意,是要按照顺序填报的,你要排序,要有先后,将来录取时候,计算机会按照你自己制定并上传的顺序提档。

那如何录取呢?我们做个场景假设,便于理解。

首先,每个考生,都会对应一个全省的唯一位次,即使你看到的分数一样,比如,有200人都是600分,但实际,计算机会按照小分再排序,比如再PK语数英三门总分,如果还一样,再PK数学。。。

当每个考生都有了唯一位次,那就拿好各自的志愿顺序表,来到学校的操场按位次排队。

注意,普通批第一次录取,只对过一段线(本科线)的考生开放。

操场里停着来自各个招生学校的校车,大小不一,比如青大招生最多,是辆能坐上千人的超级校车,青大的校车里,每个专业都有专座,某个专业招生几个人,就安排几个专用座位。

门卫大叔,先放全省第一名进入,这个状元郎按照自己第1志愿顺序开始找座位。比如,他第1志愿是清华计算机专业,那么,他登上清华的校车,坐在计算机专业的专座上,静等发车,他的录取结束。

然后,门卫大叔才会放榜眼进入,每次只放一个人进入,这位榜眼选择了北大数学系,他来到北大校车数学系专座坐下,他的录取结束。

。。。

当第100名的考生进入,他第1志愿是清华计算机,来到清华校车探头一看,清华计算机专座没有座了,虽然还有其他专业座位空着,但他不能随便去坐,他得按照他自己的志愿顺序表的第2志愿去找座位,比如,他第2志愿是北大法学,结果北大法学座位也满了,他只能再按照第3志愿去找座位。。。。

。。。。。。

当全省第666名的考生坐上了清华校车上最后一个空座,清华校车关门开走,清华在山东普通批一批次招生结束。

一会,北大的校车开走。

。。。。。。

当最后一辆校车坐满,或者,最后一名的孩子坐进某校车里,普通批第一批次招生结束。

这就是平行志愿的逻辑

行知,请各位家长注意:平行志愿的核心是“顺序”,一定要把你最想去的专业放在前面,宁肯亏很多的位次,也不要被“第二选择等级”的志愿截胡。

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不要以为这点很容易做到,大多数人做不到,为什么,这是人性,也是行知多年的经验),能真正理解这个“顺序”,你就基本掌握了如何报考的逻辑。

(原创不易,喜欢就请点赞、收藏或关注,转发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