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相了那么多次亲,怎么依然脱不了单?

2024-06-18 07:00 来源:冷丁网 点击:

相了那么多次亲,怎么依然脱不了单?

春节又要到了……

工作做完了吗?假请好了吗?车票买到了吗?

男/女朋友租到了吗?

现在很多大龄单身青年过节回家,经常会“被逼婚”。而且,现在对于单身的焦虑,已经从家庭向外延伸成了一种社会焦虑。尽管如此,秉承单身主义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比如著名作家蒋方舟,她就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还曾强调:“单身使人进步!”在美国,成年人有超过50%的人处于单身。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是世界独居人口比例最高的四个国家。而我们国家,成为独居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为什么在家庭和社会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单身的人却越来越多呢?《单身社会》这本书就是阐释这些现象背后根源的社会学著作,从单身社会崛起的历史原因和现状入手,分析这种矛盾现象。

《单身社会》这本书的作者是艾里克·克里南伯格,他是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同时也是一本叫《公众文化》的杂志的编辑。他的第一部著作《热浪》获得了七项文学和学术奖项,并被《芝加哥论坛报》誉为“最佳著作”。《单身社会》这本书出版于2015年,一出版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单身?

第二个问题:我们该怎么看待单身社会?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都选择单身?

有的学者认为,个体自由主义的推崇是形成单身社会的主要原因。比如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这本书中提到,当人们学会了在自己的个人利益及其他行动可能造成的不利之间权衡得失时,人们必将认识到,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带来的巨大个人牺牲。一些独立思考的男女必将选择另外一种更舒适、更自由、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方式。

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就是不想被家庭所累,比如说,没孩子的时候,老人催着你要孩子,要了孩子又被逼着要二胎。然后要面临孩子上学的各种问题。好不容易把孩子熬大了,却发现自己已人到中年。相比之下,一个人就简单多了。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还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不必刻意委屈自己去迁就他人。

相了那么多次亲,怎么依然脱不了单?

这么看,好像确实是个体自由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单身社会的来临。但是,如果你再往深了看,就会发现,这种个体自由主义的发展,是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为前提的。

比如女性地位的提升

你肯定知道,在我国古代,夫妻的生活基本上是《天仙配》里描述的那种“男耕女织”的自然传统的模式。男人是一个家庭的支柱,而女性多半是依附于男性。但是,从女性接受教育开始,这样的生活模式就被打破了,现在的女性拥有和男人一样的工作机会。在美国,从1950年到2000年间,职业妇女的数量从1800万跃升到了6600万,而职业妇女在整体女性人口中的比例也从33%提升到了60%。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女性,离开家庭,走向了社会。女性可以挣钱养活自己,甚至生活得很好。所以,很多坚持单身独居的女性认为,婚姻对男人而言,是找了一个女人来照顾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而对于女性而言呢,是给自己找了一大家子需要照顾的人。而且,大家普遍认为适合结婚的年龄是20岁到30岁之间,但这段时间也正是学习和职场进阶的最好时机,你可以想想,单身的人在职场上遇到的障碍是不是比结婚的人少一些呢?

相了那么多次亲,怎么依然脱不了单?

还有通信方式的变革

随着通信方式的变革,尤其是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单身独居并不能妨碍人们与社会进行交流,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所以,单身独居的生活就是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的说法是错误的,现在,年轻人可以通过手机与朋友、亲戚、同事和客户互动,老年人同样也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排遣寂寞和得到帮助。

再一个是大规模的城市化

大规模的城市化容纳了丰富多样的价值观。很多在“村落社会”中受到压抑和排挤的人,在融入到大城市后,反而不被当作异类。比如说,在农村或者是小城镇30岁不结婚就会被各种逼婚,年龄再大点的话,就被认为是“有思想问题”。而在大城市,30岁的单身者比比皆是。而且,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给单身独居的人提供了很多生活便利,比如不会做饭的,可以点外卖,不愿意收拾屋子,可以请保洁等等。再加上城市多元化的布局与设施,如健身房、酒吧、餐馆、各种俱乐部等等,让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单身派对”,就聚集了很多单身者。

还有人类寿命的延长

这也是单身者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19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在40岁上下,现在是70岁,这让很多人不愿意在20多岁去考虑结婚的问题。长时间单身的生活之后,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自己待独了”这种情况,比如,很多30多岁的人,喜欢和朋友、同事一起玩,觉得约会是浪费时间,更愿意自己生活。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这也就是说,女性往往比她们的配偶更长寿,这会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单身独居的人不再单单是年轻人,单身独居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

相了那么多次亲,怎么依然脱不了单?

好,以上就是我们说的单身独居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包括女性地位的提升、通信方式的变革、大规模的城市化,还有人类寿命的延长等等,这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给单身社会的来临,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和物质方面的基础。

对于单身独居这种现象,不止父母焦虑,很多人甚至担心社会发展会因此止步不前。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第二个问题,当社会中有大量人口单身独居的时候,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件事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正视独居这一社会现象。很多人将单身独居看成一种社会问题,觉得这是一种孤独,甚至是公民社会的崩溃,共同利益的消亡,好像单身独居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危言耸听的言论还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会让人们忽视那些真正与世隔绝的孤立人群,以及那些最需要支持和帮助的领域,比如对残疾人、抑郁症患者等的救助。

相了那么多次亲,怎么依然脱不了单?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单身独居不仅不是一个社会问题,相反,独居的盛行还会带来一些显著的社会效益。比如带动公共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单身独居的人比其他有伴侣的人更喜欢与朋友和邻居相处,还有一些青年和中年的单身独居者会积极地投身于社交活动和社会团体,促进社交活动和社会团体的健康发展。比如说,《新周刊》曾经进行过一次名为“中国单身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经常购买奢侈品的人,单身者占28.6%;每月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的人中,单身者占31.6%。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身人群不仅促进了公共事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GDP的增长。另外,如果人们能正确看待单身独居这种生活方式,还能把一些人从糟糕的婚姻中解救出来,让他们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比如丧偶式育儿的人就会选择离婚,而不是为了维持婚姻状态继续忍耐等等。

第二,单身独居者也要知道,单身并不是孤僻的象征

社会学家爱米尔·涂尔干认为,个人独处的私人时间令人们能重获力量,并产生投身社会的兴趣。爱默生和梭罗也认为,孤独是必须的,甚至有些时候,独居也是必须的,因为孤独能帮助个体培育自我、建立独到的见解,最终更有效的重返社会。

所以说,单身实际上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人生体验,学会独处,学会享受孤独,会帮助我们恢复精力,也能激发我们产生更好的、共同生活的新想法。但要记住,单身独居并不是自我封闭,也要建立社交圈,比如你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人式的朋友圈”,里面有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闺蜜、哥们儿等等。这个朋友圈既是保持丰富社交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你提供支援和帮助的后备军。

相了那么多次亲,怎么依然脱不了单?

最后,社会也需要顺应这一现象的发展,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止。比如说瑞典。克里南伯格专门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进行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在这座城市中,很多建筑都是为了顺应单身独居这一现象而建造的,比如说,他们把很多住宅楼宇改建成了适合单身人士居住的小户型住宅。在书中克里南伯格提到一个名为“一起拥抱人生”的住宅。

这栋楼有一间可以容纳60人的餐厅,一个大型的开放式厨房,还有四名工作人员负责准备三餐。一间图书室和电视室、一间电脑房、一间洗衣房、一个编织区、一间木工屋、一间兴趣小组活动室,在楼顶上还有露天屋顶区和户外休息区;地下室还有巨大的健身房、桑拿浴室等。在这栋楼里,人们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到楼下的餐厅就餐。很显然,这里将独自居住的人们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社区。瑞典还有良好的国家福利,解决公民在独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如说,女性独自生育一个孩子的话,她将得到雇主和国家共同支付的十六个月带薪育儿假。政府还提供了一流的儿童保育设施、公共医疗体系等等。

相了那么多次亲,怎么依然脱不了单?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该怎么看待单身社会。我们要做的是从心理上正视单身独居现象,这不是社会问题,它只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也需要顺应这一趋势,为单身者提供方便。同时,单身者既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学会独处,享受孤独,也要积极投身到社会活动中。

好,今天的分享到这儿就差不多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了解了为什么单身独居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女性地位的提升、通信方式的变革、大规模的城市化,还有人类寿命的延长等等,这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给单身社会的来临,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和物质方面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讲了该怎么看待单身社会,我们要从心理上正视单身这个问题,它和结婚一样,都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独居的盛行还会带来一些显著的社会效益。对单身独居者来说,自己要意识到,单身并不是一种孤僻的象征,独处能够帮助人们恢复精力。社会也需要顺应这一现象的发展,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去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