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丁网 > 杂谈 > 正文

​博物馆里的山西——深藏不露,这几件都是“镇馆之宝”!

2024-07-04 04:17 来源:冷丁网 点击:

博物馆里的山西——深藏不露,这几件都是“镇馆之宝”!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一起来看看山西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听背后精彩的故事,感受三晋如“满天星斗”的璀璨文明。

1、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出土于临汾市曲沃县晋侯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鸟尊器盖和腹底的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说明了该器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经考证,西周晋侯鸟尊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见证了第一代晋侯开国之初的功业。燮父去世后,这件宗庙重器随葬,陪伴燮父长眠地下三千年。

晋侯鸟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是中华先民的古老图腾,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内涵,华美的造型和实用功能在它身上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艺术品中的罕见珍品。

2、山西青铜博物馆“镇馆之宝”——龙形觥

龙形觥1959年出土于石楼县桃花者村,是一件商代用来罚酒的器具,因外形宛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被学界命名为“龙形觥”这件觥中孤品是山西青铜器的代表之作。

这件青铜器器形独特、纹饰奇绝,前端龙首昂翘、瞪目张角、龇牙咧嘴,长腹弧鼓,后端截平,背部为弧曲形长盖,内有横榫与器腹扣合,盖面中央有一蘑菇形钮,器身口沿外附有两对贯耳,用来把龙形觥吊起加热酒,另一端没封口用来散气。

最为可贵的是,龙形觥独特的造型与花纹装饰与同时期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相区别。在它的装饰花纹中,惊人的出现了鳄鱼的形象这在国内的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

3、临汾博物馆“镇馆之宝”——彩绘龙盘

彩绘龙盘出土于陶寺遗址的早期王级大墓,共出土4件,这是其中的1件。彩绘龙盘上可以看到整条龙呈盘曲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龙形象就是以盘龙为主。

彩绘龙盘的年代约在公元前2300年,是中国迄今科学发掘所见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且与后世一脉相承的最早的龙形象。

彩绘龙盘的彩绘蟠龙,身体饱满而外张,沉稳而强健,威严而神秘。它与夏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极为相似,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龙,也有学者称它为“中华第一龙”,是罕见的文物珍品。

4、大同博物馆“镇馆之宝”——司马金龙墓陶俑阵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釉陶俑阵,数量之庞大,在同时期的墓葬中极为罕见,总数超过360件。大同市博物馆经过修复整理挑选相对完好的陶俑238个还原出了当时的盛况。

展出的司马金龙墓陶俑阵,分为6种人物、8列摆布,高度约在30cm左右。按照当时贵族出行的仪仗规制排列着导骑俑、骑马仪卫俑、步行仪卫俑等,表情生动、气势恢宏,尽显王家气象,是迄今为止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

5、运城博物馆“镇馆之宝”——薛儆墓石椁

1994年薛儆石椁墓被发现于孤山和稷王山之间的万荣县皇甫村,由于墓葬多次被盗,墓葬里只剩下一座石椁。棺椁上的内容丰富精美,雕刻技艺精湛的壁画和线刻图,代表着唐代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这尊石椁为青石材质由34块青石壁板及倚柱组合而成,整体高1.98米 底座长3.45米 宽2.08米。石椁呈庑殿顶房屋形状分为屋顶、中部和底座3层,顶部由5块青石做出屋顶的形状。

石椁中部由10块壁板、10根青石倚柱相隔围立而成,壁板内外刻有门窗和仕女图等精美图案,整体繁复精细的构图风格,为墓主人勾勒出一个奇异绚烂的梦幻世界。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这片土地值得我们期待,值得我们一再探访。来山西一定要来博物馆,近200家博物馆带你尽览历史风云。